雪落红沙泉

日期:2025-10-20 来源:新疆红沙泉项目 作者:黎家初 字号:[ ]

初读岑参“北风卷地白草折,胡天八月即飞雪”时,总以为那是诗人的浪漫想象。直到在红沙泉亲眼看见深秋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雪戛然截断,才明白西北的冬天从来不会等待秋天把故事讲完。

还记得前几日下班,夕阳还将戈壁染成温暖的橙红色,转眼夜风就裹着刺骨的寒意扑面而来。中午,食堂里飘着饭菜的香气,忽然有人指着窗外轻声喊道:“下雪了!”细碎的雪粒贴着玻璃飘洒,像被风揉碎的棉絮,让整个食堂瞬间活跃起来。南方来的同事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这难得一见的景致,老师傅们虽然笑着说“这雪留不住”,眼里却藏着不易察觉的温柔。

饭后,我怀着期待往回走。风裹挟着雪沫落在肩头,凉意丝丝却不刺骨。伸手接住飘落的雪花,刚看清那精致的六角轮廓,它就已化作一滴水珠,只留下转瞬即逝的冰凉。蹲下身细看,雪粒如盐,洒在灰扑扑的地面和枯黄的草叶间。

就在这时,飘舞的雪幕中出现了一只鸽子。在这片连骆驼刺都难以成片的戈壁,它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奇迹。它静静立在那儿,标记着生命与这片土地之间无言的默契。

我原本期盼着“千树万树梨花开”的壮阔雪景,可不过一个午休的时间,地上已寻不见雪的痕迹。那只鸽子也不知所踪,天空恢复了它一贯的苍茫,仿佛刚才那场雪、那个静立的身影,都只是这片戈壁给我的一场短暂的梦。

雪是天地间最纯粹的白,纤尘不染;而鸽子却披着生活的“灰”,像是刚从煤堆旁的草垛上歇脚而来。这让我想起我们这些扎根一线的人,安全帽上总沾着洗不尽的沙尘,工装上的污渍清了又生,手上的茧子磨破又长出。“带灰”,本就是我们的日常底色。

就像那只鸽子,它不需要雪的洁白来装点,却自有一种在风雪中稳稳站立的力量。那力量,源于对这片土地的熟悉,源于在严酷环境中生存的智慧。

雪终会消融,苦累终会过去;但坚守不会停歇。如同红沙泉的风,年复一年地吹过这片戈壁;如同我们,日复一日地守在这片土地上。初雪虽短,那份落在掌心的微凉、留在心底的温存,却足以陪伴我们走过每一个漫长而坚实的冬天。
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